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

宇宙之謎重寫:新研究質疑「暗物質」根本不存在

 

近期,來自渥太華大學的Bernard Rizk引領的一項研究,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發表了顛覆性的發現。這項研究提出了一個驚
人的觀點:我們的宇宙其實並不存在暗物質。

傳統上,宇宙被認為由普通物質、暗能量和暗物質組成。「暗物質」是一種不與光或電磁場互動的神秘物質,僅能通過重力效應來解釋。我們看不見它,也不知道它由什麼構成,但它幫助我們理解星系、行星和恆星的行為。

然而,物理學教授Rajendra Gupta採用了兩種理論——共變耦合常數(covarying coupling constants,CCC)和「疲憊之光」(tired light,TL)理論(CCC+TL模型),來達成這一結論。這一模型結合了自然力隨宇宙時間減弱以及光在長途旅行中能量損失的想法。它已被證實與多項觀測,例如關於星系的分布和早期宇宙光線演變相符。

這項發現挑戰了流行的宇宙理解,即大約27%的宇宙由暗物質組成,不到5%是普通物質,其餘是暗能量。

Gupta表示:「我們先前的工作已經證明宇宙年齡為267億年,這使我們發現宇宙不需要暗物質就能存在。」在標準宇宙學中,宇宙的加速擴張被認為是由暗能量引起的,但實際上是由於宇宙擴張時自然力的減弱,而非暗能量。

宇宙年齡為267億年 不需暗物質就能存在


在CCC+TL和ΛCDM模型中,角直徑距離作為紅移的函數。圖片來源:《天體物理學期刊》

這項研究還提出了解釋遠處天體呈紅移現象的新模型。他分析了低紅移星系分布和高紅移文獻中聲波視界的角大小數據。

Gupta說:「有幾篇論文質疑暗物質的存在,但據我所知,我的論文是第一篇在與我們已確認的關鍵宇宙學觀測一致的情況下,消除了其宇宙學存在的。」如果暗物質被認為如此重要,且存在大量證據證明其存在,那麼Gupta是如何證明它不存在的呢?答案在於結合了關於宇宙的兩個理論:共變耦合常數和疲憊之光。

這項研究覆蓋了從恆星形成、聲波視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多個領域,甚至提出解決了早期宇宙中不可能存在的星系之謎,並重新確認了之前的研究,即宇宙的年齡是我們先前認為的兩倍。儘管這項研究並非完美,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將「疲憊之光」理論視為科學的邊緣。

然而,這項研究依然堅實。至少,它突出顯示了一個明顯的事實:標準宇宙模型存在缺陷,我們需要一個新的模型。隨著新技術的出現,讓我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研究太空,也許新模型即將出現。

相關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天體物理學期刊》。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PIXABAY cc By4.0

圖片來源: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cc By4.0

參考論文:

1.Testing CCC+TL Cosmology with Observed Baryon Acoustic Oscillation Features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